广西清之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官网

登录|注册 |收藏清之品|在线留言|网站地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

清之品

全国咨询热线400-828-2218
0775-5110808
020-86399543
清之品国家权威认证
当前位置:首页 »脾虚的三个级别:轻度、中度、重度

脾虚的三个级别:轻度、中度、重度

文章出处:网责任编辑:作者:人气:-发表时间:2018-12-26 10:44:00【

 

伸出你的舌头,是不是像下边这样,舌边有一些波浪形?这个叫齿痕,湿气重的表现之一,如果你对照看了自己是这样的舌头,那就要注意了

 

湿气重的原因

 

升降功能失调

脾主升,胃主降,升降功能失调以后就可能产生肥胖病、糖尿病等和脾胃升降有关的一些疾病。

 

运化水湿失调

脾主湿,湿邪的排泄要靠脾(胃)的功能,如果脾胃功能失调了,水湿排泄不好就产生一些湿热的毛病,最常见的有湿疹。

 

统血功能失调

脾统血,机能失调的时候就很可能产生崩漏、月经失调。

 

脾胃运化失调舌相

 

(胖、大、嫩)

 

很多人都知道,舌头上出现了齿痕,提示脾胃虚弱。在中医上,有三种舌相都属于此列。分别是:舌体胖、大、嫩。

舌胖:是说的舌头的厚度增加,严重的舌胖,舌头两边可能会突出来,中间下凹陷

 

舌大,舌头变宽,这样舌头长期撞到牙齿,就容易产生裙边。

 

舌头细嫩,光滑的意思。

 

舌体胖大,就是我们常说的裙边,当然,在中医断症里边,舌体胖、舌体大是两种病症,舌胖是指舌头厚度增加,舌大是指舌头宽度增加,二者经常同时出现。

 

对普通人而言,还有一种更简单的经验方法,如果发现舌头上两侧齿痕相加齿痕数大于5个,说明脾虚较严重,如果齿痕数小于5个,说明脾虚相对较轻。以舌头不紧张很松弛情况下的齿痕为标准。

除此之外,嫩舌也是脾虚里边最常见的在舌的诊断上的一个征象。舌嫩是最典型的脾虚舌,一般见于脾虚程度较重的人群。

 

湿

 

(祛湿饼)

针对脾胃虚弱程度较轻的人群,益脾饼缓解脾虚是非常好的选择了,又好吃又健脾养胃,而且也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,这益脾饼是著名国医张锡纯收录在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里的方子,主治体弱,脾胃虚寒。脾胃好了自然就祛湿了~

【配方】

白术60g——健脾和胃,燥湿利水

干姜60g——温中祛寒,回阳

鸡内金60g——祛痰理气,消食消胀

大枣500g——补气,养血安神

 

【制作方法】

把白术、干姜、鸡内金三味药打粉,再把大枣去核蒸熟后加工成枣泥。用药粉混合枣泥,加工成饼干大小的薄饼。

用法用量】

空腹时食用3~5个。

 

如果嫌制作益脾饼麻烦,还有更简单的方法。把大枣也打成粉,和其它三味药(白术、干姜、鸡内金)混合在一起,放在冰箱保存。

 

其实这个方法就是为了照顾现代人怕麻烦而诞生的,毕竟做饼不是所有人都会的,比如,南方的朋友就可以用粉末冲着吃。

 

【用法用量】

每次用6-10克冲水服用或放在粥里。

不但健脾祛湿,还能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泄泻、食后胃痛等症

文源:国医大师健康

 

脾虚、体湿、体寒的区别(实用健康自查)

 

从道医角度来说,好多脾虚的人,会致使身体肥胖、湿气过重。那脾虚的症状有哪些?相应体湿人群与寒体的区别在哪?下面就让我们一条一条来了解下吧

 

一、脾虚的症状

 

所谓脾虚,为道医名词术语。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。包括脾气虚、脾阳虚、中气下陷、脾不统血等证型。多因饮食失调。劳逸失度,或久病体虚所引起。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。脾虚则运化失常,并可出现营养障碍,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,或发生失血等症。

 

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,其病情比较繁杂,主要有呕吐、泄泻、水肿、出血、经闭、带下、四肢逆冷、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。

 

脾气虚

 

腹胀纳少,食后胀甚,肢体倦怠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形体消瘦,或肥胖浮肿,舌苔淡白。

 

脾阳虚

 

大便溏稀,纳少腹胀,腹痛绵绵,喜温喜节按,形寒气怯,四肢不温,面目无华或浮肿,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,舌苔白滑。

 

中气下陷

 

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,有气陷临床表现,如久泻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。

 

脾不统血

 

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,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,如月经过多、崩漏、便血、衄血、皮下出血等。除出血外,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。

二、脾虚的病因

 

脾在五行中属土,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。脾主运化,统血,升清,输布水谷精微,为气血生化之源”.人体出生后,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,故称脾为后天之本”.其与胃、肉、唇、口等构成脾系统。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、情志因素、劳逸失调,药、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,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、生化之源不足。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,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。

 

脾气虚

 

多因饮食不节,或劳倦过度,或忧思日久,损伤脾土,或抵抗力不足,素体虚弱。

 

脾阳虚

 

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,也可因饮食失调,过食生冷,或因寒凉药物太过,损伤脾阳,或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,火不生土而致。

 

中气下陷

 

中气亦指脾气。脾气上升,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,以荣养其他脏腑,若脾虚中气下陷,可出现久泻、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。

 

脾不统血

 

脾气虚弱,不能摄血,则血不循经。

 

三、体湿的症状

 

体湿即为体内湿气,其多因喜食冷饮,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,损伤人体阳气所致。 在正常情况下,人体对于外界温度、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,但有些人因体质、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,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,水分排不出去,因此影响健康。

 

道医认为,脾脏能运化水湿。脾喜燥而恶湿,若脾阳振奋,脾脏健运,运滑水湿功能正常,湿邪则不易致病。反之,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,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、四肢酸懒、身重而痛、关节屈伸不利、胸中郁闷、脘腹胀满、恶心欲吐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泻、舌苔厚腻等症状。

 

在致病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六淫邪气中,道医最怕湿邪。寒、热都好办,寒则温之,热则寒之;有风咱就驱风,有燥咱就润燥,有暑咱就清暑。用燥湿的方法,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,湿邪还是除不去,所以道医里除了燥湿,还有利湿、化湿、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。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。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,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,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,湿气在皮下,就形成肥胖。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,那么难治?因为他们体内有湿,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,纠缠不清!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?

 

每天早上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,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,让人打不起精神,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,让人懒得动弹,可判断体内湿气很重。道医里讲湿重如裹,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,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。

四、体寒的症状

 

体寒,以道医看,大部分叫做虚寒,就是体质虚且寒。道医对于病情,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,分成阴、阳、表、里、虚、实、寒、热”.这个八纲辨证,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,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。寒体质的人就怕冷,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。长期处于寒性体质,女性会影响到生育、月经等,男性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。

 

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,要想彻底治疗体寒,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,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,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,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。身体中的热量大部分是由肌肉产生的,特别是通过下半身肌肉的使用,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,从而达到体热的效果。平日里,可尽量用脚尖站立,拉伸拉伸手指,血液循环流畅了,体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预防。

 

轻度体寒症状:1)怕冷,手脚冰凉;2)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;3)生理期经痛严重,腹部有垂坠感;4)面色暗淡,无血色;5)易疲劳,关节部位易酸痛;6)睡眠质量差,睡眠浅。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。

 

中度体寒症状:1)口腔内易发炎,易长口疮;2)容易便秘,经常觉得肚子涨;3)生理期紊乱,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;4)皮肤干燥易干裂;5)脚后跟易干裂,脚部血液循环差;6)爱吃水果、冰激凌等冷食。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,为中度体寒症状。

 

重度体寒症状:1尿频尿液不易排出;2)下半身水肿严重;3)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;4)起床时手脚发麻;5)经常感到疲倦,四肢发酸,没有精神;6)经常感到胃胀气。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,为重度体寒患者。

 

无论体质如何,认清事实,调理身体是首要的,如果是肥胖人群,先把脾虚调理好,身体也会跟着慢慢瘦下来。

 

本文来源于网络

 

 

相关资讯